首页 > 政务信息 > 工作动态

优化营商环境我先行 提升服务效能争标兵

信息时间:2021-08-20阅读次数:

优化营商环境我先行  提升服务效能争标兵

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宁分中心以“六零”工作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

 

近年来,随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深化放管服”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的全面推进,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宁分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聚焦主责主业,从制度机制、资源整合、流程简化、科技支撑、提质增效等方面多措并举、多向发力,以“六零”工作法打好精准服务“组合拳”,持续简政放权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撬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优质高效落地“新引擎”,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高质量发展,助推优化营商环境。

一、坚持交易平台“零缝隙”。按照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要求,根据《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方案》,2016年安宁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建制划转于兰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作为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分支机构。按照“应进必进、统一规范、公开透明、服务高效”原则,分中心与市级交易平台进行了无缝对接,构建了纵向全面贯通、横向互联互通交易体系,实现了“统一交易平台、统一交易规则、统一进场交易、统一评标专家库、统一信息发布、统一交易监管的“六统一”运行机制,力促交易活动更加透明,交易行为更加有序,搭建了公共资源交易“阳光平台”。目前,分中心依据交易权限承担政府采购、工程建设两大交易业务职能,形成了“一个窗口办理、一个证书通用、一个平台共享、一个标准规范”。此外,依据公共资源交易目录规定,积极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,将规模标准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,由招标人自愿选择,统一纳入阳光采购平台进行交易。同时,对工程建设项目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必须招标的项目之外的项目,中心可以依据招标人(采购人)需求直接受理,交易活动结束后向招标人出具交易鉴证书,切实达到了所有项目均可入场交易和“应进必进”的要求。

二、坚持交易流程“零壁垒”。一是建立覆盖无死角监控系统。实施“AB角管理”与“流水线作业”两结合,项目入场、场地安排、招标文件及公告发布、专家随机抽取、开标评标记录、中标(成交)公示发布和交易确认书发放等7个节点实现相互串联、环环相扣、处处留痕,避免“梗阻”。二是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。在以往不见面开标的基础上,成功建立了远程异地评标机制。招标代理、评标专家、监督人员身处两地,在线顺利完成“电子开标、异地述标、分散评标、在线定标、远程监督”,进一步优化和充实了专家结构。在降低疫情期间人员聚集风险的同时,高效保障项目开评标活动正常有序进行,实现“评标不见面,招采不停摆” 有效促进了公平公正。三是取消招标(采购)门槛。根据公共资源交易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精神,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。分中心依法取消了招标(采购)文件中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、其他系统投标人进入本地区、本系统市场的地域性限制条件,取消了非法的投标许可、资质验证、注册登记等手续,并在政府采购综合评分表中严格执行禁止以获得本地区、本系统奖项等歧视性要求作为评标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条件,鼓励推行合理低价中标和无标底招标。同时,禁止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本地区、本系统的承包商、供货商。

三、坚持交易服务“零距离”。安宁分中心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认真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,着力解决各方交易主体的“急、难、愁、盼”问题,搭建起政企“连心桥”和政民“暖心桥”。一是强化项目前置服务。依据相关法律、法规及政策精神,及时对各类采购方式进行梳理和完善并制作成册,以图文并茂形式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进场指南。同时,深化“不见面”咨询办理。保持电话、网站、QQ等多个不见面咨询渠道的畅通,为交易各方远程提供政策解答、流程引导、释疑解惑等服务,做好市场主体关于交易服务问题的答复;企业信息登记、CA办理、成果件领取等可通过电话、电子平台或各类交易系统、快递邮寄办理的事项,一律通过“不见面”方式进行。二是推行网上“不见面”开标。深化“互联网+交易”,变“线下交易”为线上交易,依托“互联网”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,在市中心大力支持下,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“不见面”开标。对政府采购公开招标、单一来源采购进行了全流程电子化服务。三是着力精简交易流程。安宁分中心按照“放管服”改革精神,进一步梳理和简化交易流程、压缩办理时限,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投标报名、对代理机构进场的招标文件审查、原件核对等事项。同时,中心对各类保证金实行信息化管理,配套建立保证金管理系统。对政府采购项目中信用良好的企业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,并不再代收代退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,履约保证金由采购人自行收取。将保证金代收代退情况全程网上公开公示,减少投标保证金收、退环节,将原来的“企业跑路”变为“数据跑腿”。在此基础上,大力改进投标担保方式,推广使用保函方式参与招投标,积极引导鼓励项目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,投标人采取金融机构、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、电子保函等方式提交保证金的由项目单位收退。投标人对其真实性有效性负责,切实明确了交易各方主体责任。此外,积极鼓励采购人对简单小额项目不再收取保证金,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。

四、坚持交易项目 “零延误”。安宁分中心秉持“按需开标、延时服务、特事特办”原则,确保各类进场项目不受延误。一方面,严格执行首问责任与限时办结制。依托“一窗办、一网办、简化办、马上办”服务机制,对当日受理的资料审验、进场登记、安排开评标时间、公告发布等工作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。对来电、来访进行解答回复,做到项目咨询“一次解释清楚”,实现即来即办、告知承诺、“容缺受理”,为进场交易项目提供全程“保姆式”服务。另一方面,高效服务区域重点项目建设。着眼城市公共安全、城市品质提升、惠民利民实事等重点、重大项目建设,采取主动对接,提前介入,优先落实的“店小二”式服务,保障项目顺利进场交易;对突发应急、精准扶贫及疫情防控等特殊项目,开辟绿色通道。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,优先办理进场交易手续、安排交易场地,确保按时完成;对疫情期间暂停、延期的交易项目积极消化,在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及时恢复交易,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,全面助推复工复产。

五、坚持交易全程“零投诉”。一是规范招标(采购)文件编制。交易中心严格执行各类项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,不定期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范本,加强对代理机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规范性审核,防止招标人设置歧视性和歧义性的条款,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初发阶段。二是规范交易行为管理。招标流程是否规范、评标委员会评分是否公平、公正是招标质疑高发、频发的又一重要诱因。对此,重新梳理固化了建设工程、政府采购交易业务流程,凡进场交易项目全部一套流程操作、一个标准执行,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因流程不统一、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质疑投诉。此外,交易中心根据甘肃省《一个意见、四个办法》规定,加强对评审专家的现场行为信用进行记录和管理,实行专家抽取、现场见证、封闭管理,建立提醒告诫、多方互评和结果复核机制,形成招标(采购)人、评标专家、中介代理机构及交易中心等交易各方相互监督、相互制约的模式,防止专家评分畸高畸低,保证评标过程独立进行、评标结果公平公正。三是规范人员操作行为。安宁分中心不断强化队伍素质,通过开展各类业务法律培训和党纪党规学习,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“双提升”活动,切实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养及履职能力。在此基础上,充分利用电子监控系统,对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、工作纪律、服务态度、办事成效进行督查。要求工作人员接人待物及业务办理必须使用文明用语、必须精通业务、必须日事日毕,做到对待领导和群众“一个样”、对待熟人与生人“一个样”,对待本地人和外地人“一个样”。同时,在项目服务台前都摆放电子评议器,根据评价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,实行考核和奖励挂钩制度。建立党员先锋示范岗位窗口,每年评选“优质服务明星”。通过以上举措,安宁分中心创下了自成立以来 “零投诉”的纪录。

六、坚持交易腐败“零容忍”。一是“防”在先。按照“风险定到岗、制度建到岗、责任落到岗”的总体思路,坚持“多层次、全方位、宽领域”的原则,实行动态跟踪和实时防控,以岗位为点,业务为线,针对关键岗位、核心业务、重点交易环节的廉政风险点,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和梳理,实现了廉洁风险防控全方位、全覆盖、无死角,力求从源头上防范不廉洁问题的发生。二是“挡”在前。着力推进智能防腐,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由“人防”向“技防”的迈进,实现“科技防腐”,切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。设立独立开标区和独立评标区,安检系统,更新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,实现了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、密闭环,交易过程数据、音视频资料可存可查,有效阻断了招标人(代理机构)、投标人、评标专家在交易场地内可能出现的违规干预,使整个评标过程在音视频监控下进行,有效规避了常规交易风险,为项目公平交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。三是“廉”为本。安宁分中心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,定期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和《廉洁自律准则》、《纪律处分条例》及《公职人员问责条例》,组织观看各类廉政教育警示片,结合工作实际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工程招投标、政府采购等领域出现的围标串标、权力寻租等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深入剖析,从案件中查找共性原因,举一反三,引以为戒,切实筑牢防腐“高墙”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开展手机学廉、网上传廉、墙上观廉等不同载体,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防线。

近年来,安宁分中心运用项目交易“AB角”管理,“流水线”标准作业模式,通过出实招、攻难点、简流程、强科技、优服务等举措,实现了服务人性化,场内交易标准化、规范化的双重效果,荣获了《2020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(区)》荣誉称号,走在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前例,为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